开山鼻祖遭“贱卖”DPU还是好赛道吗?
出乎意料的是,第三大计算芯片DPU的市场受到了最近新闻的打击:微软宣布以1.9亿美元收购DPU先锋可替代公司。
如此断裂的价格,让业界难免尴尬与英伟达2020年以69亿美元收购全球领先的智能网卡公司Mellanox相比,SmartNIC—DPU制造商Pensando去年被AMD以19亿美元收购DPU的价值在持续下降吗DPU真的是无价的吗这对国内DPU的发展有何影响未来的DPU整合将走向何方
弄清这些问题,或者对迷雾中的国内DPU产业发展质量有更深刻的认识,并有更全面平衡的信心。
为什么山的鼻祖从这里开始。
带着开山鼻祖DPU明亮的光环,我不禁要问,为什么好玩在这里。
作为第一家加入DPU的创业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Fungible已经筹集了超过3.3亿美元的资金创始人团队帕拉德普·辛杜和伯特兰·塞莱特拥有出色的技术背景例如,Sindhu是Juniper Networks的创始人和董事长,Serlet是苹果公司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并创办了消费者云存储业务公司Upthere
凭借先发优势,Fun本应在火热的DPU市场扬名立万,却在经历了七年的风风雨雨后,以如此惨淡的心情收场。
为什么会失败还是内外多重因素造成的有分析称,一方面,可替换的策略更加激进,已经开发出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dpu,但需要在可组合系统上下大功夫可是,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打开市场的大门越来越难去年8月,它无奈裁员,以降低其可组合系统的野心,专注于其存储集群技术,但此时它已经很弱了
国内一家DPU厂商的代表林斌也表示,可替代的基本上是低价销售,主要是因为可替代的产品一直做得不是很好无论是迭代速度,还是如何让DPU在数据中心发挥应有的作用,都没有得到一致的定位和执行
此外,美国DPU的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包括AMD,Intel,Marvell,Nvidia在内的强劲竞争对手,通过收购或自研,在DPU市场高举高打,借助强大的渠道,在市场上如火如荼可是,DPU的买家,如亚马逊和其他巨头,正试图定制自己的DPU内忧外患进一步制约了可替代性DPU的发展,最终,他们不得不厌恶它
作为此次收购的主角,据报道,微软的目的是为其Azure云平台开发定制化的DPU,并通过收购Fungible获得的专利和专有技术来帮助其开发和降本增效,这也是亚马逊,谷歌等美国云厂商的共同方向。
对国内DPU发展影响不大。
尽管这一事件引发了业内关于DPU是否面临困境的讨论,但一位业内人士陈然分析,中美市场是独立的,不同的,DPU在中国的发展仍有很大前景。
陈然进一步分析称,从中美两大数据中心市场来看,一方面,可替代面临英伟达,英特尔等巨头的激烈竞争,但对于国内DPU创业公司来说,目前市场格局尚未确定,还有机会跑出另一方面,虽然巨头们通过技术迭代和并购整合,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闭环,正在加速抢占生态主导权,但巨头们在中国市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国内DPU厂商凭借技术创新和产品定义的优势,仍然可以沿着差异化路线抢占市场
即使面对云服务厂商自研DPU的冲击,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少数云厂商可以支持和摊销自研成本外,部分云厂商有意识地选择了合作或收购,DPU的R&D和生产更加专业化如果谷歌选择与英特尔合作,英特尔将负责满足谷歌云需求的DPU—芒特埃文斯
林斌从另一个角度解释说,考虑到行业,微软收购Fungible时,之前微软大量使用FPGA,现在通过收购切入DPU,也说明对DPU的需求进一步实用化,间接体现了DPU的核心价值。
在最近发布的《DPU发展分析报告》中指出,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能力需求,将存储,网络传输等非计算环节从CPU卸载至DPU等专用芯片,构建以连接+计算为核心的新型数据中心架构,可全面提升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和运行效率,真正实现以计算为核心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发展。
在计算能力爆发式增长和大规模应用的推动下,有机构预测全球DPU市场仍将保持30%的年复合增长率,2025年将接近150亿美元有分析称,虽然DPU市场在中国数据中心的渗透率不到3%,但预计2025年将达到12.7%
这些数字无疑证明了DPU的前景和价值。
更何况,虽然DPU起源于云计算,云计算也成为了DPU的价值高地,但陈然认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DPU正在从最初的数据中心领域逐步走向边缘计算,HPC,5G等更多业务场景,DPU的多样化应用方兴未艾
未来DPU一体化及其趋势
但是,可替代的收购冲击波仍然值得业界深入思考。
诚然,DPU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标准,路线,生态等诸多问题一些行业甚至发出大多数DPU创业公司要么死掉,要么被公有云巨头收购的论调
但对于致力于稳致远的国内DPU厂商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不是一一回应,而是先把实际产品做出来,在应用场景中测试,在落地的过程中互相弥补,后续的生态适配和场景拓展会一一找到答案。
对此,林斌表示,DPU必须着力于真正解决数据中心的网络,存储,安全卸载问题,啃硬骨头是必须的如何不解决核心问题,肯定会限制在场景中的推广应用
在技术要求高的创新产品的DPU层面,首先要走一条更难的路,比如ASIC,然后做减法,让产品不断迭代完善,技术不断积累,价值得到强化和体现而不是反过来挖角,只是一个产品,但不会累,最终会变得很散散了之后,产品就很难有核心竞争力了林斌总结道
如今,基于对DPU发展过程的概括和总结,业界已经达成共识,DPU最终可能通过软件可编程性实现完全通用,也就是ASIC之路但前期基于FPGA搭建DPU了解客户的具体需求,积累优化成共性需求,最终沉淀到升级的FPGA和ASIC也是可行的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可以说国产DPU的研发进步很快,很多厂商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通过国内DPU企业和产业链的共同努力,行业生态建设和标准制定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为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整体来看,国内头部企业已经形成产品能力,用户需求越来越清晰,产品阶段性测试的顺利启动也为2023年DPU的进一步迭代和应用注入了动能。
在内外复杂形势的变化下,业界也在关注国内DPU的整合一方面,DPU需要多处理引擎的集成以及软件和硬件的集成目前DPU还没有主流的DPU架构,需要很长时间的收敛,不仅对团队要求极高,还需要巨大的开发投入据报道,一家DPU企业需要至少3亿美元才能从零开始,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另一方面,面对半导体的下行周期,半导体行业迎来了融资寒冬,DPU厂商难免会感受到寒意
尤其是在CPU,GPU,DPU的整合上,国际巨头正在集结力量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正如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朱晶指出的,国内DPU厂商被收购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第一,大型互联网厂商未必愿意花大价钱买第二,国内的GPU和CPU公司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买DPU公司可能不划算
2023年,国内DPU企业如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如何打开产品迭代和应用的新局面,或许才是解锁未来的正确方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