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头条

Thoughtworks:如何打造用户真正喜爱的智能座舱体验

栏目:车头条    时间:2023-12-28 13:26    来源: 盖世汽车   阅读量:11152   

Thoughtworks是一家全球专业科技服务公司,到2023年已经成立30年,Thoughtworks从业务上涵盖了从数字战略咨询、数字化产品设计和运营,数字产品研发的端到端的服务。

2023年12月13日,在2023第五届智能座舱与用户体验大会上,Thoughtworks中国区设计总监马彦青表示,在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下,我们需要通过6大关键方法实现的体验的系统性提升和持续追踪。

Thoughtworks中国区设计总监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智能座舱面临的挑战

当前智能座舱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从功能设计和交互设计层面,即便是单一模态的屏幕交互,交互设计仍旧沿用或照搬移动互联网的操作逻辑。比如使用车载导航,同样需要在众多APP中寻找地图软件并进行输入/搜索,这一操作过程在开车场景中较为繁琐。

在功能定义和产品定义层面,我们耗费了很大精力做概念创新,但这些创新真的能为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服务、促进用户的购买决策吗?这是值得思考的。

落地层面,不论是整车级别,还是智能座舱,在前期策略环节都会提出非常多创新的概念和功能方向,但在落地过程中面临跨部门协作和技术储备、技术卡脖子的问题。

智能座舱产品创新关键方法

基于过往实践,我们凝炼了六个关键方法。从前期如何用更前瞻的视角对智能座舱进行趋势扫描;到过程中如何通过量化数据方式,建立对用户的共情;挖掘场景时深入用车和出行第一现场,找到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再到很多功能和概念如何建立重点,分别面向营销和工程,对齐我们的功能点设计和体验要求;最终到具体交互层面,如何平衡交互模态之间的优劣势,做持续优化和提升。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技术的变化和更新是日新月异的,而整车研发基本以年为单位,两个因素叠加下来给我们的产品创新带来了全新挑战——前瞻性——思考几年后才上市的新车如何保持领先。我们需要着眼于做技术趋势的扫描和提前布局,并落回到用户的真实场景和诉求。

通过趋势研究方法,扫描、收集与智能座舱相关的技术、体验、宏观信号,分析信号背后的驱动因素,包括人们的体验需求、政策、经济等来帮助判断趋势势能。最终有机整合行业技术、体验需求与宏观变革三重信号,推导出智能座舱应用趋势,进而构筑智能座舱趋势库。

第二,要做到共情真实用户,就需要从抽象描述到真实数据。当我们做产品定义无从下手时,基本都是因为没有对用户产生真正的共情,没有理解用户的行为模式。

行业内许多车企客户切身体会到了这个痛点,希望用更加量化的方式做目标用户的圈定和锚定。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对用户的具体行为特征如家庭现状、工作现状等建模,识别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统计检验的方式对用户的行为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数据描述,结合定性描述和消费观念的描述,我们会提出具体目标,这些目标不仅仅是围绕家庭观、消费观、工作观、出行观的描述,更重要的是把生活和出行方式数据化。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有了具体的数据后,很快就能在需求侧达成共识。

第三,在进行用户调查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由于主观原因带来的信息偏差,我们往往从客观观察开始,通过对目标用户真实用车情形的跟踪,识别有启发性的行为特征、痛点以及未满足需求,捕捉高价值片段。在车内安装摄像头,记录用户的出行场景和历程等。这种观察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用户痛点。

接下来是建立产品的重点。在近几年的竞争中,行业十分关注创新,认为一定要提出市面上没有的、吸引用户眼球的创新概念点,其核心价值满足偏营销侧或偏品牌认知侧的服务,但对于是否促进用户购买决策是存疑的。比如一款车推出了宠物模式,能够把后排座椅折叠起来,便于宠物上下车。这一概念在刚推出时看起来很新奇,但实际上能不能促进用户决策是一个问号。用户在决策过程中更加关注感知度更高的价值,如座椅的舒适度、通风加热等。

建立产品重点时,我们不能忽略真香点,比如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的功能是用户用了之后回不去的功能。我们在做产品创新时会提出非常细腻的、能够为用户提供极大价值的点,但在购买决策环节中很难体会到,但却可以通过长时间的使用体验,逐渐体会到这样的细腻设计,并形成新的购买决策的标准。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所以,在做功能定义时需要做好分层,分析哪些是营销卖点,哪些能够真正促进用户购买决策,哪些能让用户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逐渐积累对我们品牌的好感度,进一步形成买点。

第五,在交互层面,智能座舱有许多交互资源,在智能座舱从单点智能向第三空间发展的趋势下,我们更需要结合更多交互模态实现用户体验和效率的提升。

谈到智能座舱,我们都会想到多模态。下图横轴是用户在座舱任务中的类型,包括获取通知、无目标浏览、有目标地检索、操作输入和获得内容。纵向分为输入模态和输出模态,颜色代表不同交互资源的优劣势和胜任能力。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基于任务和模态的匹配,我们希望探索新的、基于软硬件结合的交互模式。此前我们与车企合作,围绕自动驾驶场景下语音提示、抬头显示,屏幕显示、氛围灯辅助等设计多模态的交互。

最后,提出这些功能和概念,最终如何落到车上,持续进行追踪和优化呢?我们提出了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测试方式,进行具体HMI体验设计的评估。静态测试有一些易用性的原则,沿用部分移动互联网领域用户体验不同的要素进行原则设定。动态则更加关注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我们研发了基于眼动仪捕捉的测试软件,核心逻辑是测试当用户操作某个车机功能时,眼睛离开路面的时长,来判定功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数。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