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车头条

比亚迪王炸,第五代DM技术到底强在哪?

栏目:车头条    时间:2024-07-30 17:49    来源: 易车网   阅读量:11099   

///?插混技术百花齐放,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向前。

作者:鹿白

编辑:肖莹

比亚迪的王炸插混技术来了。

5月28日,比亚迪举办第五代DM技术暨秦L、海豹06上市”发布会,正式发布第五代DM技术,一同发布上市的还有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秦L DM-i、海豹06 DM-i车型,起售价低至9.98万元。

官方数据显示,两款新车在实测中,百公里油耗均小于2.5L,综合续航里程均超2300公里,甚至最高达到2500公里。

为什么比亚迪插混技术能做到如此优秀的数据?

“此前所有的插混技术,始终基于油为主,电为辅的逻辑,我们是从电为主,油为辅为出发点,来研发DM技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用一段简短的话,旗帜鲜明地把比亚迪的插混技术与日系混动技术区别了开来。

在技术路线的基础之上,比亚迪谈到,第五代DM技术油耗能够做到超低数值,离不开两重技术保障,即核心硬件性能的腾飞式进步,以及高效的软件控制策略。

在业内看来,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的发布,将进一步加速汽车市场油转电的进程,插混将进一步冲击燃油车市场。那么,比亚迪插混技术表现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又有何竞争优势?

01

16年研发路,坚持从1到5的升级迭代

比亚迪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的研究历史悠久。发布会上,王传福回顾了比亚迪在插混技术上的发展历程。

2008年,比亚迪首次推出了DM混动技术,此后经历2013、2018年、2021年的三度升级。

其中,第一代采用双电机串并联架构;第二代应用多速DCT并联架构;第三代带来多速DCT混联架构,性能提升。

到2021年,第四代DM混动技术正式发布,一改先前的多速DCT架构,换用高效发动机+EHS电混系统+大容量电池的架构,以电驱为主,发动机为辅的驱动逻辑,主打超低油耗。

第四代DM混动技术的推出助力比亚迪迅速崛起,率先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插混市场取得巨大突破。

比亚迪规划院院长、DM技术总设计师杨冬生在发布会上透露,第四代DM装车销量超过360万台,在PHEV市场中占有率达到了恐怖的60%以上。

但在发展过程中,比亚迪的插混技术也并非一帆风顺。

“我们本以为插混技术可以在2018年迎来高光时刻,然而事实却是相反的,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甚至比亚迪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分歧。”王传福坦言。

不过随后,插混车型在比亚迪的产品矩阵中,逐步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比亚迪插混车型销量达到143.81万辆,占到整体销量的47.55%。而在今年前4月,插混车型更是大放异彩,在整体销量93.95万辆中,插混车型销量达到50.19万辆,占比达到53.45%。

中泰证券评价表示,当前市场对比亚迪新品周期存在认知差,“2024年真正的新品周期并非荣耀版车型,而是以DM5.0为代表的新一代车型。真正的产品周期将以秦L为代表的新品开启。”

该机构表示,随着DM5.0 插混系统进一步提升性能,比亚迪插混车型优势还将继续保持。在插混带动的新一轮产品周期促进下,比亚迪新车放量有望带来新一轮估值中枢上移。

“如果项目失败了,最多几十个小目标打水漂,但一旦成功了,将会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王传福在发布会上坦言。

第五代DM技术发布会,对比亚迪来说,是全年最重要的事项之一。比亚迪上一代DM技术曾被市场视为“燃油车颠覆者”。而第五代DM技术,作为比亚迪王炸技术,则被视为”燃油车终结者”。

02

第五代DM技术到底强在哪?

从当前消费市场来看,大多数消费者之所以选择插混车型,主要就是希望它做到两点:一是解决续航焦虑问题,二是能省油,节省用车成本。若在此基础上价格还低,那肯定更有竞争力。

比亚迪第五代插混技术,有三个全球之最:46.06%的全球最高发动机热效率、2.9L全球最低百公里亏电油耗和2100km的全球最长综合续航......

2100公里是什么概念?按照每天行驶40公里计算,加一箱油能跑接近2个月,对于既想要省钱,又想要长续航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技术。

而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能够做到如此优秀数据表现的背后,则是其以电为主,以油为辅的动力架构、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为支撑的技术基底。

  • 以电为主的动力架构:传承上一代,超越上一代。以大功率电机驱动和大容量动力电池供能为主、发动机为辅。核心零部件全面升级,实现整体性能再突破。

  • 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行业首个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包括三大部分:电池热管理、前机舱热管理、座舱热管理,不再孤立解决各系统的热问题,而是通过智能调度整车热源,达到平衡状态,确保能耗最低。

  • 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基于“璇玑”打造的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通过深度集成VCU与双MEU,实现芯片算力大幅提升,性能更强大。并实现全球首家三脑合一,全面提升控制效率,降低静态功耗,集成高压充配电模块。更充分发挥整车的性能与集成度,打造了插电混动首个动力域控七合一。

据介绍,第五代DM技术基于对极致能耗、极致体验的追求,以第四代为基石,对发动机、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全面优化升级。

新一代插混专用发动机参数为1.5L,74kW,126N·m;新一代EHS电混系统参数为EHS120,120kW,210N·m,和EHS160,160kW,260N·m;新一代插混专用刀片电池是10.08kWh和15.87kWh;12V磷酸铁锂小电池与整车同寿命,实现了无铅化。

如果只有技术,但价格高,也并不会被大多数用户所认可,只有高性价比,才能够真正成为市场喜爱的产品。更令人惊讶的是,秦L DM-i和海豹06 DM-i不仅售价仅9.98万元起,还有1.5万元的置换补贴,以及24期免息政策。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发布即量产,这无疑展现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大技术实力。

与此同时,随着插混市场需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车企布局插混市场,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也面临行业友商们的强势竞争。

03

主流插混技术哪家强?

全新升级的第五代DM技术,能帮助比亚迪守住甚至扩大其在插混乃至整个新能源赛道的领先优势吗?那就要看看比亚迪的第五代DM技术,与市场上其他车企的插混技术相比有没有优势了。

今年以来,多家自主品牌宣布插混车型续航里程超过2000公里的技术储备。

其中,东风在5月24日发布了首搭马赫电混PHREV技术的新车型——风神L7,在无补能综合续航极限挑战测试中,东风风神L7实测综合续航最高达2054公里,馈电油耗为3.8L/100km,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5.18%。

市场上主流插电混动技术包括比亚迪DM-i、奇瑞C-DM、吉利雷神混动、长城Hi4、长安iDD、东风马赫电混PHREV等。众多技术产品线中,比亚迪DM、长城Hi4以及吉利雷神混动更备受关注。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采用“混动专用发动机+前桥双电机”。比亚迪DM-i的骁云插混专用发动机热效率为43.04%。第五代DM发动机热效率则刷新到46.06%。

混动结构由1台发动机,一台发电机P1,一台驱动电机P3和一个离合器组成。

中低速工况时离合器断开,发动机带动发电机P1发电,电量直供驱动电机P3或部分存入电池,驱动电机P3驱动车辆,这部分工况为增程。高速工况时离合器接通,发动机直驱,变成混动模式。

由于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高,油耗得以改善。同时,由于它只有离合器没有变速箱,比亚迪DM-i的发动机介入区间并不宽泛,市区行驶绝大多数工况为纯电或增程模式,油耗进一步得到改善。

长城Hi4混动喊出的口号是让消费者以两驱的价格买到四驱产品。

长城Hi4混动方案有一套明显差异化的打法,主流的四驱插混方案是由发动机+P1电机+P3电机+P4电机构成。而长城Hi4只提供两个电机,结构为发动机+P2电机+P4电机。

Hi4将P1电机、P3电机合成一台P2电机,这台P2电机既可用于发电、也能用于驱动。由于省下一台电动机,成本有所降低,能耗也有所降低,同时兼顾电动四驱的动力性能。

据了解,长城Hi4的发动机热效率为41.5%。

哈弗枭龙MAX首搭长城汽车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5月13日刚上市的摩卡Hi4也搭载了这项技术。

吉利雷神电混于2021年发布,搭载43.32%的热效率发动机、3挡DHT Pro、全动力域FOTA等混动核心技术,目前已用在了吉利、领克等品牌车型之上。

2023年,吉利又发布了新一代雷神电混8848,由全新开发的混动专用四缸发动机、新一代3挡混动电驱变速器DHT Pro组成。

据媒体报道,吉利雷神电混平台将推出新一代电混系统,满油满电最高续航将突破2000公里,该技术在年内首发。官方表示,百公里油耗将进入2L时代。

据悉,吉利最新一代混动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6%,计划明年量产。

吉利的3档变频DHT技术,是将电机、发动机和变速器高度集成,实现了发动机与电动机的无缝衔接。

3档变速器不仅能够满足各种路况下的驾驶需求,更在燃油经济性、动力输出平顺性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相较于传统混动技术,3档变频DHT技术的节油效果更明显。

对比长城Hi4、吉利雷神混动不难看出,比亚迪的插混技术一直是领先竞争对手一代的存在,这也帮助比亚迪奠定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绝对霸主的地位。

当前,插混市场可谓百花齐放。

在业内看来,近三年来,中国品牌已经纷纷推出自己的插混技术,在技术深度、应用广度、产业链完整度已领先全球。

如今,随着比亚迪第五代DM混动技术的发布,无疑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向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