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深圳速度”何以减缓
编者按:每平方公里超过1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每平方公里GDP达15亿元,平均每天有超过120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19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长出了华为,中兴通讯,腾讯,比亚迪等一批科技巨头深圳用发展定义了速度从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到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再到如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每一个角色都把深圳推到聚光灯下,每一步发展足迹都受到外界的极大关注但2021年深圳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一边是GDP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大关,另一边是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在多个维度的对比中均排名靠后,从而再次引发外界对深圳经济减速的讨论
如何看待深圳经济增速下滑分析发现,最近几年来许多重要支柱产业遭遇供给冲击,房价高企导致运营成本过高,企业外迁引发的产业空心化等担忧,或许是症结所在但产业有周期,经济有波动建市40多年来,深圳遭遇多次波折,引发过多轮讨论,忧患意识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基因当中回溯其发展历程,深圳始终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尽管困难,挑战层出不穷,但深圳以闯与创的精神,一直在披荆斩棘一路前行面对目前的压力和挑战,只要继续坚持敢为人先,以改革释放动能,以创新驱动发展,以金融赋能创新,以新产业打造新引擎,我们深信,这座创造无数奇迹的城市未来依然可期
迈入2022年,各地区2021年经济运行数据相继出炉。
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万亿大关,达30664.85亿元,同比增长6.7%,两年平均增长4.9%,这是深圳过去一年的成绩单。
可是,就增速而言,深圳却在内地GDP十强城市中垫底,并且是唯一跌破7%的城市,四大一线城市中,北上广均超过8%更值得担心的是,6.7%的GDP增速远低于全国8.1%的水平可查数据显示,这是深圳建市以来第二次增速低于全国整体水平,上一次还要回溯至1986年
重要支柱产业遭遇供给冲击
仔细审视深圳的这份经济成绩单深圳3万亿GDP中,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6.59亿元,同比增长5.1%,两年平均增长0.9%,考虑到低基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338.59亿元,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299.67亿元,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5.8%第二产业增速明显低于第三产业
另外,2021年全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7%,这一表现同样在国内GDP十强城市中垫底,两年平均增长3.3%,不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武汉。
十强城市中,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31%的同比增速居于首位,上海,重庆,武汉等城市增速均超过10%,同属于外向型经济的邻居——广州,2021年度增速为7.8%,两年平均增速为5.1%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深圳两项数据约是全国整体水平的一半
可见,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是拖累深圳GDP增速的主要原因而工业减速则指向了深圳的第一大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目前,深圳拥有37个工业大类从构成来看,计通设备制造业是支撑整个深圳工业的主导产业,也是深圳的第一大产业
《深圳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构成中,计通设备制造业占比高达61.4%粗略计算,计通设备制造业贡献了深圳近23%的GDP深圳的工业结构呈现单个行业明显独大的现象
可查数据显示,2021年1~5月,深圳计通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两年平均增长1.8%自2021年6月开始,该行业的数据连续9个月缺席
若将时间回拨,可以看到,该行业的增速曾经远高于当年的GDP增速深圳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深圳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维持着10%左右的高增长态势,其中2018年同比增速高达14%
到了2019年,该行业增速骤降至5.5%2020年1~11月,行业增加值增长1.6%
相似的波动从A股深圳上市公司也能得到印证。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深圳共有372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属于计通设备制造业的有112家,占比约30%前述112家上市公司2017年,2018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8%,17%,而2019年和2020年增速分别降至9%和10%2021年前三季度,112家公司经营状况有所回升,共实现营业收入8973.48亿元,同比增长14%,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占2020年全年的76.87%
在深圳整个计通设备制造业,华为,中兴通讯,工业富联等巨头对行业影响巨大其中,中兴通讯和工业富联就贡献了行业上市公司接近一半的营收而华为2018年至2020年的营收体量相当于前述112家上市公司3/4左右的规模
最近几年来,当华为,中兴通讯,工业富联受制于各种复杂因素先后出现下滑时,整个产业都受到明显的影响。
若将该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华为纳入,增速下滑的趋势更加明显:2018年至2020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8%,13%,7%。
所以,当计通设备制造业放缓脚步,深圳经济运行也明显受到拖累。午夜时分,盼望已久的消息终于传来——罗湖区清水河街道鹤围村58栋,鹤围村64栋两区域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至此,深圳全域均为低风险区域。
深圳支柱产业的冷暖,呼应了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准把脉: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多位研究深圳经济的学者认为,供给冲击是深圳工业表现不及预期的重要原因疫情持续,深圳的主导产业依然面临着被卡脖子困局
原深圳市统计局副巡视员,江西财经大学深圳研究院经济统计研究中心主任杨昌斌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外部压力之所以对我们造成如此大的冲击,说明我们对外界的依赖度太高了。
他说,我们一定要有不受外界干扰的核心竞争力和硬核产品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二是产品要让我们前面创造的GDP产品为后面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要花更大的力气发展基础的科技创新产品冲击之下,深圳支柱产业也在积极调整,2021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20年的1.5%回升至4.7%
房地产持续火爆下的
掩盖和挤压
工业增速2019年便出现了明显下滑趋势,为何深圳经济整体减速到了2021年才凸显出来。
仔细分析数据,背后浮现的是房地产持续火爆,一度掩盖了第二产业的下滑。
《深圳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自2018年开始,深圳房地产,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超过当年GDP的增速,两者对GDP的贡献也在持续扩大到了2020年,深圳房地产,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2.7%这一比例仅次于工业的34.4%与金融业的15.1%
这一阶段恰好处于深圳近20年来第三波房价快速上涨期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年中到2020年底,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全国25个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挂牌价都出现不同程度下跌,而深圳在2019年房价的涨幅则达到了22.56%
房地产,建筑业的快速增长,又与近几年深圳房地产开发项目规模大干快上密不可分。
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比中,房地产开发项目占比为23.6%,到了2020年,占比攀升至44.8%,较2019年增加了3.2个百分点,较2010年将近翻了一倍。
从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分布来看,2010年深圳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825.83亿元,其中28%的资金投向房地产项目从2010年到2018年,新增固定资产投向房地产的比例在14%与31%之间波动但到了2019年和2020年,新增固定资产资金流入房地产的比例突然大增,占比将近一半
房地产吸金过多,制造业的生产性投资则受到挤压2018年,深圳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2017年的28.9%跌至4.4%,2019年为8.6%,2020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同比减少5.1%相比之下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17年至2020年分别达到24.2%,22.6%,12%,10.6%,虽然也呈现逐年回落态势,但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
让人略感宽慰的是,2021年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7%,两年平均增长5.9%,工业投资增长27.1%。
创新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深圳市原副市长张思平在《深圳住房制度和房价调控》一书中指出,从经济发展来看,房地产一直支撑着GDP的持续增长,为深圳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房地产对上下游产业的巨大带动作用,住宅需求的增长和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刺激了房地产投资和社会消费的迅速扩张,对GDP增长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短时期内房价的跳跃上涨,对深圳近期的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城市建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长远利益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看,畸高的房价会对深圳产生严重的影响张思平表示
主力企业增量产能外迁
产业链优势受冲击
诚然,过去40多年,深圳的经济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也曾遭遇多次波折与波动,并引发了各界广泛讨论。
对于2021年GDP增速下滑,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认为,经济有涨有落,不必过度解读深圳的企业是否失去信心了这确实值得观察他说
凭借着优良的营商环境,深圳一直是诸多企业落户的首选数据显示,从1980年的830家到2019年90万家,深圳的活跃纳税企业呈现指数级增长这些企业分工极细,构成复杂而高效的产业链生态,支撑着深圳金融与实体的良性循环
在深圳经济增速放缓的当下,作为地区优秀企业群体代表的上市公司,却频频将募投项目外迁这是深圳GDP减速背后值得关注的信号
作为深圳制造业重镇的宝安区,是观察制造业外迁的一个重要窗口数据显示,目前宝安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居全市第一位,制造业企业数量占全市的1/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4年居全国区县第二,全省第一
记者梳理发现,最近几年来,宝安区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产能外迁情况较为突出以2021年登陆A股市场的13家宝安企业为例,记者查阅其招股书发现,这些企业虽然总部在宝安,但IPO募投项目大多在外地,仅有2家公司的募投项目在深圳除补充流动资金外,这13家IPO企业的募集资金共计投向22个项目,其中有14个项目在江西,浙江,湖北等地
此外,再融资方面,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深圳地区上市公司前五大再融资资金投向大部分也不在深圳。
如再融资金额排名第二的一家锂电池制造上市公司,通过定增融资39.15亿元,仅有1个项目在深圳,另外两个项目均在浙江金华市,再融资金额排名第三的一家电子元件制造公司,2021年通过定增募资35亿元投向的4个项目全部在外地,其中有3个项目设在合肥,1个设在南昌,再如再融资金额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的两家上市公司均将募投项目放在外地。
这些上市公司设在外地的项目涵盖了精密制造,泛半导体装备产业化,供应链产业园,数字化转型领域,以及研发中心的建设不难发现,这些项目的投产均需要一定的产业空间支持
新项目为何不放在深圳一是地不够用,二是地太贵最近几年上市的一家深圳企业负责人道出了新增产能外迁的原因
深圳产业用地究竟有多贵中达证券研究显示,近十年来深圳工业用地楼面价持续提升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0~2019年,深圳工业用地平均楼面价由453.7元/平方米提升至3360.7元/平方米,而与此同时,东莞工业用地楼面均价仅由275.3元/平方米提升至401.8元/平方米工业用地租金也有所提升,深圳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厂房的租金分别由2010年三季度的32.0元/月/平方米和17.2元/月/平方米提升至2016年一季度的44.5元/月/平方米和21.9元/月/平方米工业用地楼面均价和厂房租金的上涨,挤压了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空间
对于企业外迁,深圳早已有所警觉2019年6月,深圳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的《深圳市2018年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显示,2016~2018年间,近五成迁出企业为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其中近三成为大型工业企业,37.5%的外迁企业集中出现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存在部分外迁引发整体外迁,龙头企业外迁导致供应链跟随外迁的风险,进而危及深圳产业链的完整性该报告发出这样的警示
张思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经济要防止产业空心化他指出,制造业对深圳非常重要,政府最近几年也出台多项举措来稳住制造业以防止产业空心化趋势,但产业发展根本上还取决于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取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产业有起落,经济有冷暖深圳的发展历史并非一帆风顺,深圳之所以为深圳,在于敢想敢做敢闯敢创制造业重要支柱产业增速放缓,房地产持续火爆挤压,产业链优势受冲击等多因素交织,深圳经济减速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直面增长中的新挑战,深圳迎难而上可以看到,目前部分指标已经出现向好迹象,例如计通设备制造业回暖,工业投资增速回升,等等对于深圳的未来,人们依然充满信心,寄予厚望
《深圳统计年鉴2021》
图虫创意/供图 本版制表:吴少龙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